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配電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農網建設與改造是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農網的建設與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對農網建設與改造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為今后的農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配電網;農網建設;改造問題;舉措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
當前農村用電已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農村電網在建設與改造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農網建設與改造是一項周期長、投資大的系統工程,政府及電力部門應充分認識到農網建設與改造的重要性,加強農網建設與改造的管理,確保農村電網安全運行,使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順利進行。
1、農村電網現狀分析
某地區自從實施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后,農村電網結構不僅得到了優化,農網設備與供電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實現了穩定、可靠的配電網,為該省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其主要表現在農網供電量持續高速增長、農網裝備水平顯著提升、農網供電質量大幅度提高、農網線損率明顯下降、農村用電秩序得到有效規范、農網設備與外部環境得到進一步協調、推動了縣域經濟快速增長、加快了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步伐。在十二五期間,該地區就實現了三農政策,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并且對農村電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幾年隨著國家實施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給農村用電帶來了供電瓶頸,雖然該地區農網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農村用電設備的增多,各種機械用電設備都不斷的應用在生活、農業中,導致該地區農村配電網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包括農網基礎設施依然相對薄弱;農網供電能力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農村用電需求;農網供電質量差的問題仍然嚴重;快速增長的農村居民負荷給農網發展帶來巨大壓力;農業排灌也需要網絡進行改造;農電通信網絡結構單薄、帶寬容量小、支撐力不足等方面問題,據調查顯示,該省大多數城鄉都沒有形成鏈狀網絡拓撲的環網結構,并且大多城鄉都普遍存在帶寬容量小,業務承載力小的現象,加強該省農村電網的建設與改造,促進該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2、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
在2011年,國家電網就頒布了關于農村電網建設與技術導則,在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中,應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的原則,對于變電站中的高壓配電網、中壓配電網、低壓配電網等主干線路的建設,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配電網的選擇,使農網結構符合當地的實際需求,從而提高農網的供電能力和穩定性、可靠性。對于農網設備的選擇,應遵循安全可靠、供電能力強、經濟實用、節能環保的原則,選擇優質的設備材料,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電力公司應大力引入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另外,在農網建設與改造技術中,應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對農村電網的影響,尤其是高危用戶及電力重要客戶,應嚴格按照電網設計標準布置線路,避免因自然災害而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2.1對于農網高壓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尤其是縣域電網,應將農網結構問題納入統籌規劃中,在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中,第一,配電網應優化配置電壓序列,簡化變壓層次,避免重復降壓;第二,對于110kV接線應盡量標準化,下級電網應能支持上級電網。應采用雙側電源和單側電源雙回供電兩種接線方式,通常情況下,應將農網的電源線路、變壓器之間分列運行;第三,對于110kV線路,應采用架空線路和電纜線路的方式,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線路連接方式,如110kV線路采用LGJ-240的架空線路,而35kV采用LGJ-185的架空線路;第四,變電站選擇,應遵循統籌規劃的原則,對于110kV變電站,可以采用半戶外、全戶外站的方式,并采用GIS配電裝置,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入,無人值守變電站已出現在市場上,可以采用無人值守方式進行電網建設與改造。
2.2對于農網中低壓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以10kV電網為例,應遵循適度超前的原則,合理規劃與建設。10kV配電線路分為架空線路以及電纜線路,在符合架空接線區域,宜最大采用同桿雙回架設。C類供電區域10kV線路主干供電半徑宜控制在10km以內;D類供電區域10kV線路主干供電半徑最大不超過15km,主干線加所有分支線總長不超過30km。C類供電區域10kV架空線路主干線截面宜采用240mm2;分支線截面采用120、95、70mm2; D類供電區域10kV架空線路主干線截面采用240、185、120mm2,分支線截面采用120、95、70mm2。空曠地區的10kV架空線路一般采用鋼芯鋁絞線,在城區、場鎮、林區、人口稠密區、線路走廊狹窄,架設常規裸導線線路與建筑物間的距離不能滿足安全要求地區和污穢嚴重地區宜采用架空絕緣線路。在無法滿足架空線路的情況下,應采用電纜線路敷設方式。(a)10kV電纜線路一般采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雙層護套,包括聚氯乙烯內、外護套)鋼帶鎧裝電力電纜,如:YJV22型; C、D類供電區域主干線截面采用300、240 mm2,支線截面不小于120mm2。(b)電纜溝或電纜排管建設應與城鎮道路建設或改造相配套。當道路總寬度大于30m時,宜在道路兩側建設電纜溝或電纜排管。C類供電區域10kV架空線路采用18m、15m、12m鋼管桿、承載性方桿、非預應力水泥桿;D類供電區域10kV架空線路采用12m、10m非預應力水泥桿。電桿應標明線路名稱和桿號,并于終端桿、轉角桿、分支桿等處標明線路名稱和相色標志。檔距設計按桿塔和導線應力要求選擇, 10kV架空線路的檔距一般取 60m~80m,高差較大的地區取 60m~150m。
對于10kV電壓等級的非有效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若單相接地電流在10A以上,宜采用經消弧線圈接地,達到150A以上時,應改為電阻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