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農民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中國社會出現的一個浩大的新型社會群體,他們的戶籍在農村,但已從農民中分離出來,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社會。這部分脫離了土地的農民工大軍,一方面為城市的發展建設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用務工經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中國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進程中,農民工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改革和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提高農民工素質,打造新型工人階級隊伍任務繁重、勢在必行
目前,全國已經有1.1億農民工進城務工,并己成為勞動密集行業的主力軍。農民工在我國煤炭采掘業占到90%;在建筑業占到80%;在紡織業占到70%;在服務業占到60%;農民工已經成為新時期的工人階級主體。然而,由于普遍存在文化素質低、技能水平差的問題,加之教育培訓工作滯后等原因,農民工在政治覺悟、文化理念、專業技能、組織紀律性等各方面距離現代化的工人和將融入城市的居民有相當大的差距。
建筑業農民工素質低下的問題尤為突出。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在建筑業就業的農民工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其中初中畢業的大體占到70%,小學及以下占到20%,90%以上就業前沒有接受過規范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持有崗位技能證書,在政治覺悟、文化理念、專業技能、組織紀律性等各方面距離現代化的工人和將融入城市的居民有相當大的差距,很難適應目前建筑業發展的需要。如何提高我國農民工群體的素質,管理好這支的隊伍,加強進城務工農民工培訓教育,建設新型工人階級大軍,使他們成為現代化建設中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和文明之師,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政府花錢培訓,農民工技能取證,實事得民心
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對農民工問題高度重視, 2006年國務院5號文件指出:“解決好農民問題直接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穩定,要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
北京作為首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農民前來務工。加上大規模奧運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建設行業的農民工已有近百萬人,是首都建設的主力軍。隨著建設行業的迅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的大量應用,設計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建筑行業對農民素質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加強對農民工隊伍的培訓,發揮廣大農民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鼓勵更多的農民工鉆研技能、自主成才,是打造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和較高管理水平新型建筑主力軍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此,北京市積極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其中,政府掏錢,農民工拿證的“外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效果尤為顯著。
北京市自2006年以來投入巨資,2007年市政府又投資7千萬元,大規模開展“外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結合實施第二期“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外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全市總體培訓規劃,建筑業、奧運窗口行業、現代制造業、服務業等北京支柱產業中的外來農民工,均可以得到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那些承擔培訓的教學機構可獲得財政補貼,最高可達每培訓一人補貼600元。
北京市要求,各區縣局、總(集團)公司及各用人單位要將提高農民工就業素質問題納入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發展規劃,制定培訓工作目標,明確職責和任務,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確保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落到實處。各用人單位應當組織外來農民工到定點的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素質,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并為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提供時間、培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為農民工參加培訓出具所需的各項申請材料。
被招用后穩定就業超過6個月的外來農民工個人,經用人單位同意,可以持單位推薦信和勞動合同,到定點培訓機構報名參加技能培訓。用人單位組織或農民工個人到定點培訓機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尚未規定職業標準的職業(工種)培訓,培訓時間超過120學時、取得《北京市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書》的,可以享受每人400元~600元的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培訓機構負責為各類企業分別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職業道德、安全生產、消防常識、衛生防疫、勞動法等知識,都列入培訓課程,以全面提高農民工能力。
同時,北京市還創建了農民工業余學校,加強對農民工的組織管理和教育培訓,將農民工培訓納入城市終身教育體系提上工作日程。截至2007年5月底,全市已設立農民工夜校3497所,覆蓋全部施工現場,奧運工程已建立190多所農民工夜校,實現農民工100%入場培訓。據了解,2007年北京市將對10萬名農民工進行以提高技能水平為主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的農民工將取得國家初級、中級和高級技工職業技能證書。市政府的舉措,受到百萬建筑業管理者和農民工的高度支持和贊揚。
三、將安全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理念
農民工培訓,職業技能是一方面,安全生產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前幾年全國和北京市發生的建筑質量安全事故來看,多數是由于農民工技術水平不高和安全處置不當造成的。據新華社統計:全國每年因工傷致殘人員近70萬,農民工占大多數。近年來,結合國家的農民工培訓工程,加強農民工安全生產教育,減少事故發生比例,體現出政府樹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理念,抓安全教育,是防范事故的治本之策。
今年六月,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7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民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農民工必須先培訓、后上崗,且每年必須接受安全生產再培訓。建筑行業單位的農民工首次上崗前的培訓時間不得少于32學時,每年接受再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意見還要求教育部門要把安全生產知識納入到職業教育中,在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強化安全生產的意識和內容,在本市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開展以安全生產知識為內容的教育活動。培訓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基本常識、崗位安全生產操作規程、職業衛生相關知識、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等。勞動保障部門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把安全生產知識作為重要內容,編入職業技能培訓大綱,寫進培訓教材中。
作為建筑主管部門,北京市建委高度重視農民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在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時,把農民工安全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為了避免由于農民工安全意識薄弱導致的悲劇,提高農民工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2007年北京市建委在全市建筑工地設立了三千多所“農民工夜?!保墒泻蛥^縣建委為企業培訓師資、提供教材,對農民工進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相關標準規范、施工安全管理標準化相關文件、《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安全知識手冊》、消防安全知識等內容的培訓。農民工夜校還就施工技術、法律常識、文化知識、文明禮儀等內容對農民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使他們在務工期間不僅為首都建設奉獻力量,也將大幅度提高自身素質。北京市各主要建筑施工企業對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已經全面鋪開,進京施工的建筑業農民工將是最大受益群體。
北京市建筑業的農民培訓工作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是北京市政府為農民工辦實事、辦好事的具體體現,使在北京市工作的全國各地農民工,在享受“市民待遇”上邁進了一大步。認真開展農民工培訓,必將在提高農民工隊伍素質,保證“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的順利實施,實現首都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首都建筑企業要充分利用市政府有利政策,在農民工培訓上下大力量,將好事辦實,促進進京農民工提高素質,打造具備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施工隊伍,這一做法值得全國借鑒。